摘要:这是一个彼此成就的故事。

31年前,没人能够想到,奥迪率先敲开的这扇门,成为当下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最具潜力的市场。即使是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普遍下滑的环境中,主流豪华品牌阵营依旧实现了集体大幅增长。

作为中国豪华品牌汽车市场的启蒙者和布道者,奥迪在豪华品牌阵营中的定位,也早已与初入中国市场时不同。事实上,尽管在奔驰、宝马的奋起直追下,奥迪的表现已经不再一骑绝尘,但在与中国市场的融合与共赢方面,奥迪的价值远超其他豪华品牌。

中国高档车市场布道者

相比奥迪与奔驰两个品牌车型在终端市场上的竞争,各自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轨迹,更有看头。

1987年底,曾经的汽车巨头克莱斯勒与在全球范围寻找合作伙伴的一汽集团,签下了生产2.2升CA488-3发动机的合同,并承诺一年后将道奇600的整车技术给一汽。然而一年后,克莱斯勒发现道奇600在美国市场依然畅销,于是决定拖延一年再给一汽,同时还提高了曾经承诺的设备价格。

“短视”的克莱斯勒断送了与一汽的合作关系,但对一汽而言,已经买到的克莱斯勒发动机,也成为负担。

从1978年与中国市场开始接触的大众汽车集团站了出来,在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基础上,免费为一汽配置了底盘和整车,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装配出搭载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奥迪样车。

凭着这种积极的合作姿态,1988年5月,一汽与奥迪签署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从此开启了中国高档车合资企业的大门。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奥迪100

彼时,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当人们讨论该不该有、能不能有高档车的时候,一汽-大众奥迪以坚毅的勇气引进奥迪100,启蒙了用户对高档车的概念认知。1988年,奥迪100在长春组装成功,真正开创了国产高档车市场,改变了国人对国产车和高档车的认知与期待。

值得提及的是,奥迪100在进入中国市场早期,就开始与中国汽车的深度融合。在授权一汽生产奥迪100时,大众汽车还授权一汽将奥迪100的C3平台与克莱斯勒发动机、变速箱整合,推出面向个人用户市场的“小红旗”车型。

而“短视”的克莱斯勒,在背弃一汽后,1998年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合并,并在2004年与北汽控股合作,对北京吉普进行重组,才正式将奔驰品牌引入中国市场,落后奥迪16年。

见证中国经济腾飞

稍早于奔驰品牌,2003年3月才与华晨集团签订合资合同的宝马集团,与奔驰类似,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启蒙期。相反,奥迪几乎全程参与到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当中。

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年,奥迪实现销售85辆,这一数字在次年增长为1543辆。1990年和1991年,奥迪在中国市场分别销售4669辆和6625辆。

尽管这一数字在目前看来并不突出,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奥迪的成绩已经尤为难得。更加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市场上唯一的豪华品牌,奥迪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进入1992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明显提速。当年,一汽-大众奥迪迎来奥迪100-4(C4V6)试制车型的下线。此后,1996年和1999年,奥迪200和奥迪A6先后从长春下线,后者填补了中国高档轿车的空白,甚至在未来20年,成为同级别市场的标杆。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全新奥迪A6L

难得的是,尽管彼时奥迪在中国市场几乎成为“豪华品牌”的唯一代名词,但奥迪并没有满足于单纯从中国市场获取利益。从奥迪200车型开始,一汽-大众奥迪就开启了本土适应性开发的尝试和探索,在外观、发动机、车架等方面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进行本土适应性开发。

本土化的最经典车型,就是在奥迪A6基础上升级的奥迪A6L。作为首次“加长”的探索与尝试,奥迪A6L开创了国产高档车加长的先河,甚至逐渐成为国际豪华品牌的“中国标准”。

打造体系的力量

经历了31年发展后,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探索,已经形成了车辆研发、生产和质保的完整体系闭环。在研发方面,一汽-大众目前建有最高技术标准的实验中心和最完整的研发体系,车辆实现了多项本土化改进及二次开发。

凭借一汽-大众的五地六厂布局,顶尖的制造工艺、卓越的生产流程,和一流的高级人才,都成为奥迪在中国发展多年后的骄傲。统计数据显示,在奥迪在全球交付的车辆中,接近三成的产品都来自于一汽-大众的工厂,佛山工厂生产的A3曾连续蝉联大众集团Audit评审第一。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焊装车间具备高度自动化

除了研发、生产和质保的内部体系闭环,奥迪在中国市场,还打造了更为强大的外部体系。

一汽-大众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价值也极其巨大。伴随奥迪品牌的发展,一汽-大众带动了一大批供应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同时,培养了一批符合国际级标准的供应商,进入德国奥迪的采购体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福耀集团与中信戴卡轮毂公司。前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企业,后者通过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于2001年成为德国奥迪A级供应商,目前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OEM汽车轮毂供应商。

奥迪带动的高端产业集群效应,远不止如此。据了解,一汽-大众未来还将实现生产模具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制造,一方面支撑大量奥迪新产品的国产,一方面将快速填补国内高端模具和设备开发与生产的空白。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将与IBM、华为、清华等世界领先的信息科技机构合力建设“智慧工厂”,实现所有生产领域智能联网和流程自主,为奥迪产品在未来实现规模化定制做好准备。

格局与未来

从初入中国市场开始,奥迪的格局就奠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成功基础。而奥迪的格局,也体现在车型、服务和品质等诸多细节。

为了全面满足中国市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已经实现了从A0级到D级车、从轿车到SUV、从跨界旅行车到超级跑车的全车系覆盖。在国产化车型方面,奥迪品牌已经实现从A级到C级轿车,与A级到B级SUV车型的覆盖。包括A、Q、R三大车系在内的进口车型,进一步满足了中国用户年轻化、运动化的用车需求。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全新奥迪Q5L首开国产SUV的加长先河,轴距和车长均为同级之最

服务,成为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另一张名片。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全球标准4S店服务模式的豪华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在服务方面也受到了极大肯定,迄今已经连续七年蝉联J.D. Power“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CSI)”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SSI)”高档车品牌双料冠军。至此,一汽-大众奥迪以28次冠军的总成绩成为了中国高档车市场夺冠次数最多的品牌。

随着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奥迪与中国市场之间的合作,早已不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导入,奥迪与一汽-大众双方共同打造“多元开放、价值共享”的全领域合作平台,实现“全价值链共创”的升级跨越,成为新的目标。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奥迪品牌首款纯电动SUV——奥迪e-tron,以前瞻智能科技,带来全数字化操作体验

在智能化领域方面,奥迪不断突破技术,远远走在竞争对手前面。2018年9月,在无锡,奥迪中国获得了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L4级),并计划于2019年在无锡增设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奥迪在华的研发实力。10月,奥迪再次获得北京市L4级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成为唯一获得两地L4级自动驾驶路试牌照的豪华车品牌。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Audi on demand +移动出行”提供高端、便捷、简约的使用流程

在高端数字化移动出行与网联化方面,奥迪也不断整合业务和强化用户体验。据了解,Audi on demand +移动出行和 My Audi拥有超过200万活跃用户。此外,一汽-大众正参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的建设,以及22项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在2025年前,奥迪计划实现100%车联网的前装工作。

奥迪 | 在中国,为中国,融入中国-求是汽车

▲纵横沙海唯“电”不破,奥迪e-tron强大产品力从容面对考验

在新能源发面,奥迪计划在2025年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车的领导者,新能源车型数量超过30%。首款纯电动车型奥迪e-tron以及奥迪Q2L e-tron已在11月18日联袂上市,全面开启奥迪品牌电动化战略布局,并全力推进“360度充电战略”。

受益于中国的经济腾飞,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31年最重要的参与者。从1988年85辆的销售数据,到累计销售超过550万辆、连续30次夺得中国高档车市场年销量冠军,奥迪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