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马自达 | 杨大勇“再就业”
摘要:拯救一汽马自达,从来就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坑位就这么多,来一个,势必得走一个。
尽管注定成为“透明人”,杨大勇还算保有一丝颜面,郭德强的未来却已无人关注,其坚持多年的“价值营销”,也将随着杨大勇的上任,烟消云散。
以事业部形式独立后,一汽马自达依旧呈现车型老旧、研发空白、市场萎缩的局面。幸运的是,对杨大勇而言,拯救一汽马自达,从来就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毫无价值的独立
6月1日,一汽马自达正式脱离一汽轿车,以事业部形式正式运营。原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大勇,成为一汽马自达事业部负责人。行政级别上,新旧职务基本相近,前提是一汽马自达升格成功。
多家媒体对一汽马自达在管理层级的升级表示乐观,认为未来的一汽马自达,将以更独立的战略姿态,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事实上,一汽马自达的升级,只是一汽集团重启整体上市进程中,顺带解决的一个麻烦。
5月中旬,一汽集团宣布完成对一汽轿车与一汽解放的资产置换。上市公司一汽轿车正式更名为一汽解放,主营业务更改为商用车,原一汽轿车的两大乘用车品牌一汽奔腾和一汽马自达全部置出。
在股权结构上,一汽马自达的独立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变化。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依旧占比四成,在获得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名下56%的股权后,一汽集团对一汽马自达的持股总数达到六成。
有媒体报道称,独立后的一汽马自达事业部,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处于同一管理层级。这或许只是一厢情愿,毕竟,直至目前,一汽马自达的生产制造尚未独立,作为曾主管营销的一汽奔腾副总经理,杨大勇履任一汽马自达后,其核心价值也只是营销。
前任留下的烂摊子
杨大勇“再就业”的同时,郭德强的未来却变得扑朔迷离。直至发稿,一汽集团对现年52岁的郭德强,尚未公布新的任命。
作为一汽马自达争议最大的中方高管,郭德强带领一汽马自达实现了五年的原地踏步。
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德强
2015年,郭德强上任后,一汽马自达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最差的销量成绩,全年仅售8.4万辆。2016年,郭德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停产在售5款车型中的4款,包括马自达6、马自达睿翼、马自达CX-7和马自达8。凭借年内上市的CX-4和老车型阿特兹,一汽马自达当年累计销量9.2万辆,有了小幅增长。
幸运没能维持多久,在2017年实现超过12万辆的成绩后,2018年,一汽马自达再现下滑局面,全年累计销量10.8万辆,同比下滑12.3%。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91416辆,下滑15.3%,仅完成年销量目标的87%。
临近杨大勇上任,郭德强总算挽回了一点颓势。数据显示,5月份,一汽马自达终端销售达到10314辆,实现连续第四个月增长,1-5月的经营指标全面达成。郭德强对媒体表示,这是一汽马自达过去9年来销量表现最好的一个5月。
遗憾的是,对杨大勇而言,无论是取代郭德强,还是继续“领导”郭德强,这个“过去9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个5月”,丝毫不能改变一汽马自达已被市场边缘化的局面。
营销无从谈起
过去五年间,郭德强主导的“价值营销”成败与否,已有媒体多方解读。可以预见的是,遵循“新任领导一般不会彻底否定上一届领导的决策”这一惯性,杨大勇主政后,短期内不会对一汽马自达的营销策略进行明面上的大刀阔斧的变革。
事实上,杨大勇也没有大刀阔斧的空间。
一汽马自达事业部负责人杨大勇
任职一汽奔腾期间,杨大勇曾公开表示,把产品做好是最好的营销方式。在他看来,车制造出来是面向用户的,强大的技术实力离不开用户的认可,无法解决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长此以往难免会掉队。
这一观点放在一汽奔腾上或许成立,一汽马自达却不行。在仅有两款在售车型,且目之所及的未来也仅有这两款的现实中,杨大勇没有任何能力对车型产品进行调整,营销自然也无从谈起。
在某种程度上,一汽马自达在售车型数量的先天不足,或将是未来应对上峰要求的最佳借口。
杨大勇履新一汽马自达,还有另一重优势。由于此前同属一汽轿车,一汽马自达与一汽奔腾在诸多工作流程上,有着极强的类同,这种类同甚至蔓延至招标环节。
与一汽奔腾此前饱受诟病的招标类似,一汽马自达的招标,也处处显露出怪诞。在中国一汽电子招标采购交易平台上,一项名为“一汽马自达售前关键岗位在线培训及认证”的招标中,4月17日公示的中标候选人信息显示,排名第一的某公司,报价比排名第二、三名都要高,排名第二的报价甚至不足第一名的一半。
中标候选人公示截屏
对于本次招标的细节,求是汽车不甚明确,也不敢探寻。或许,就像一汽奔腾一样,一汽马自达也自有一套逻辑和标准。
杨大勇,无疑是这套逻辑和标准最佳的解读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