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汽车 | 志不在东方
摘要:显而易见,极星仍在避免与中国市场产生过多关联。
一个月前,在Polestar(极星)的纳斯达克上市敲钟仪式上,没有一个中国面孔。
尽管中外媒体都知晓,这家与吉利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其业绩大概率还要指望中国市场,但直至目前,这个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研发中心在瑞典和英国,生产制造在中国的美股上市公司,并没有对中国市场表露足够的重视。
多次为极星站台,并成为投资人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可能只是从环保主义者的视角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如果从商业角度,莱昂纳多或许要做好亏损的准备。SPAC模式的宿命怪圈以及极星在中国市场的真实业绩,已经留给做空机构太多想象空间。
销量暴涨背后
登陆纳斯达克后,极星发布数据称,2022 年上半年,极星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和交付量同步增长,订单量达到5万辆,同比增幅超过350%;交付量达到21200辆,与上年同期的9510辆相比,增幅达到125%。2022年至今,Polestar 2累计收获订单超32000个,较上年同期大涨290%。
针对中国市场,极星没有发布任何官方数据,只能从公开数据中一探究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极星出口销量12437辆。来自欧洲的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极星在欧洲14国的总销量为12456辆,与国内的统计数据极为相近。由于中国是极星唯一的生产制造地,按官方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交付21200辆”和中国汽车出口量核算,剔除统计口径、物流和交付时间差,2022年上半年,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在8000辆区间。
与主流新能源车企相比,这个数据确实不高,对极星来说却堪称惊人。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极星全球销量29000辆,在中国市场实现了471%的增速。有媒体参照2020年极星在中国卖出365辆推算得出,2021年全年,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2000辆。
从2021年的2000辆跃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8000辆,尽管都是预估数据,极星所呈现的增长态势依旧震惊业界。
2021年底,凤凰WEEKLY就曾报道称,指导价41.8万元起的Polestar 2首发版只需24.3万元就可买到。报道中的卖家表示,“现在卖出的Polestar 2就是全新一手车,提车后开票,还享受全国联保。”由于每款车型均配备了总价6万元的套件,售出价相当于在指导价上打了五折。
Polestar 2究竟有多少库存,外界无从知晓。时至今日,二手交易平台上依旧充斥着大量Polestar 2的销售信息。
据了解,2020款Polestar 2首发版的最新报价已不足22万元,车辆的生产时间为2020年8月前后,库存接近两年,在售车辆均已提前上牌。也就是说,用户买到的并非“新车”,而是已经上牌的二手车。
除了有定价过高争议的2020款Polestar 2首发版,2021款Polestar 2也没逃脱“打骨折”的遭遇,指导价25.78万元的2021款Polestar 2单电机标准续航版,网络报价仅19万元左右。
谁在粉饰太平
用巨大的成本代价,实现库存车的出清,极星不得不面对渠道方的信任崩塌。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用户称,因极星通过非官方渠道低价销售,导致拟购车辆大幅贬值,申请退订被拒。
非官方渠道的低价促销,甚至倾销,使极星的官方销售渠道成为摆设。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操作,除了美化销量业绩,在财务报表和品牌建设上都得不偿失。
到底是谁做出这样的决策,外界也是说法纷纭。接连几年,在沈峰、吴震皓、高竑相继从极星中国区CEO的位置上离职后,负责中国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车艳华也悄然离职。目前是由极星中国和亚太区CEO内森·福肖,担负起极星的在华使命。
所谓使命,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究竟是管理生产制造,负责销售业务,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粉饰太平,助力极星在美股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外界没人能说得清。
SPAC宿命怪圈
不可否认,这种近乎瑞幸咖啡早期风格的策略,在某称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既能通过非官方销售渠道,给用户们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还能维持财报上漂亮的数据,给“莱昂纳多们”一个歌舞升平的未来。
2021年9月,极星对外宣布,与Gores Guggenheim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计划通过SPAC模式于2022年上半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作为一度被视为骗局的上市模式,SPAC近年虽重获资本青睐,却进入一种“难以善终”的宿命怪圈。
新能源车企是SPAC模式的“重灾区”。在极星之前,包括法拉第未来、Lucid、Arrival、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在内的初创新能源车企,都通过SPAC完成了上市。这些公司上市后,股价均出现大幅上涨,但不久后便大幅回调。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通过SPAC上市的新能源车企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ELMS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法拉第未来在遭遇机构做空和迟迟未能提交财报后,也处在退市边缘。
极星的股价在首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后,便一路下挫。上市一个月,其股价缩水已超过25%,目前的总市值与小鹏汽车相差无几。在接近的市值对比和巨大的销量反差下,“做空极星”,甚至成为部分投资论坛上用户的中长期策略。
全世界的投资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真正机会,在中国。然而,10个城市,18个展厅,是迄今为止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所有布局。
今年年初,极星公布了未来数年的发展计划,表明将把业务重心放在海外拓展上,计划向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进军,同步拓展的还有阿联酋、科威特和以色列等中东市场。
显而易见,极星仍在避免与中国市场产生过多关联。由于吉利旗下极氪的存在,极星即便锋芒再盛,在国内也不具太多现实意义。
在新能源车的江湖里,志在海外的极星到底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极星在中国并不算多余。相比不断上调价格的新能源车企,极星在非官方渠道的五折购车福利,依旧充满了诱惑。
当然,一切还要仰仗极星的库存。若长期滞销、低价出清,渠道商赚一笔,用户能省一笔,“做空极星”的美股投资者再薅一笔,似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分润。
除了莱昂纳多,以及极星背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