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安汽车得了个第一名,就开始想着去“自主”化了。

文 | 佟洋 郑森胜

凭借一份极具公信力的报告,长安汽车急匆匆为自己戴上了“研发实力汽车行业第一”的桂冠,并藉此大力传播。

然而,在这份报告中未被长安汽车提及的部分,以及其他机构的调研数据,无不显示长安汽车正面临一场有关研发的危机。

选择性失明

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其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以96.4分位列全国第三、汽车行业第一。3月13日,长安汽车官方网站发布了相关新闻通稿,在这份评价结果的后面补充了一句“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求是汽车无意论证长安汽车的这篇新闻通稿是否言过其实。只是发现,在政府网站上有关这一评价结果的通知中,长安汽车好像忽略了一句话。

本评价仅针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年度工作,不涉及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长安汽车的选择性失明,并不仅是这一句话。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的通知》中,包括3个附件。附件1中的排名,就是长安汽车正大力传播的“研发实力汽车行业第一”的信息。附件2中,有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前50名企业”的排名,长安汽车却以139.80亿的经费支出,落后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6.14亿元)和东风汽车公司(155.47亿元)。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如果说在附件2中,长安汽车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那么在附件3中,长安汽车的表现则有些尴尬。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在这份“发明专利拥有量前50名企业”列表中,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1993项发明专利位列汽车行业第一名,而长安汽车,虽然排名第二,但仅拥有848项发明专利,甚至不足奇瑞汽车的一半。另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786项和775项专利,紧逼长安汽车。

傲视群雄与榜上无名

国家发改委这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其中的单一附件,仿佛成为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领域傲视群雄的佐证。事实上,在其他类似的技术分析报告中,长安汽车的表现也不如宣称般优秀。

2017年12月1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丰田汽车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又称“2017年汽车红皮书”),这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丰田汽车公司第三次推出中国汽车技术发展年度报告。

虽然有汽车企业参与其中,但报告以“专利强度”作为评判依据,对汽车行业技术发展实力做出的排名依旧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报告显示,以专利数量和强度来衡量,比亚迪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一。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相关专利国内累计公开总量(截止2016年)为22262件,专利强度指数24.9,双双位列榜首。而长安汽车的专利强度指数为21.2,排名第三,落后于比亚迪和广汽集团(23.3)。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据悉,专利强度概念由美国ProQuest Dialog公司提出,是反映专利文献的技术复杂性,专利应用广度、权利稳定性等一系列综合指标。专利强度越大,专利价值越高。

如果说在上面的文件中,长安汽车还占有一席之地的话,那么在另一个数据中,长安汽车的表现则有些让人意外。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收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专利数据,并对收录的数据按照汽车技术进行了标引分类。基于此服务平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联合发布了 2017年中国汽车专利统计数据。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和“2017年中国汽车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排名中,长安汽车均未上榜。

亡羊补牢新能源

基于“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有媒体曾对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专利申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截至2017年6月2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有效专利数和公开专利数之间比例在主流十大整车企业中排名垫底,但撤回和终止的专利数量在10家车企中都是最高的。有效专利数和公开专利数之间的巨大差异,使长安汽车在有效专利数方面,排名远落后于其他车企。

2017年9月底,工信部正式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这个被业内称为“双积分”的政策发布后,长安汽车的响应速度令人咂舌。2017年10月19日,长安汽车启动“香格里拉计划”,其中最为激进的举动,就是宣称“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然而,在“香格里拉计划”中,长安汽车计划的“调动全球1.1万名研发人员、16个国籍400余名专家以及十余名“千人计划”专家的研发资源,加速新能源开发”,在求是汽车看来,却是一种亡羊补牢。

基于“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的标引结果,求是汽车发现,在专利的领域分布上,长安汽车此前对新能源方面的忽略程度,极有可能对“香格里拉计划”造成负面影响。

数据统计显示,在国内十大汽车集团企业中,有四家企业的“车身及附件”的专利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专利,长安汽车就位列其中。然而,在新能源车发展浪潮中,长安汽车有关新能源的专利,远远落后于发动机、整车制造、电子电器等领域。

自主不自主

就算是在长安汽车专利实力最强的“车身及附件”领域,长安汽车的“借鉴”实力在业内也被广泛认同,甚至拓展到了福特、路虎、雷克萨斯等多个品牌。长安CX70、睿骋CC、CS95……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均被消费者认为有“抄袭”之嫌。

品尝到“借鉴”胜利果实的长安汽车,或许已经感受到“自主”二字的束缚。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总裁朱华荣再次提出将沿用多年的“中国自主品牌”称号改为“中国品牌”的建议。他表示,“自主品牌”,是为特殊时期而提出的。现在应向“中国品牌”回归。中国品牌肯定是自己的,何必要强调是“自主”的呢?

长安汽车 | 冠军的羸弱-求是汽车

长安汽车朱华荣提出的品牌“去自主化”,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对于技术专利并不突出、研发能力屡受质疑的长安汽车来说,连续5届10年位居“研发实力汽车行业第一”之后的“去自主化”,或许正是冠军不可言状的羸弱。